当前位置: 首页 > 昭陵艺苑
邵阳现代人物和精神的华章
发布时间:2014-12-08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杨建新

读刘目卿同志《梦圆集》的人物通讯,仿佛走进一段邵阳现代英杰的画廊。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或从昨日的烟尘,或从今日市场的大潮,或从科技的博弈场,或挟着军营的豪气,或揣着山乡的纯朴,或带着海峡对岸的乡情向你迎面走来:

孙俍工,毛泽东的书法老师。笔力千钧,胸纳万有的“毛体”缘于曾任教于湖南一师的邵阳隆回人孙俍工先生的悉心指导。袁吉六,毛泽东的国文老师。毛泽东在延安接受《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洛采访时说:“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毛泽东从未给人写过碑文,但给这位“通古今之变”,“教天下英才”的老师却不吝命笔:“袁吉六先生之墓”。可见毛泽东对袁老先生的感情之深。至今,这碑已列为市级保护文物,坐落在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大家都熟悉的蔡锷是朱德早年的伯乐。朱德曾说:“参加共产党以前,我的老师是蔡锷,他是我黑暗时代的指路明灯。”邵阳人培育和指导过中国共产党的两位伟人,而伟人改变了现代中国,让人从中读出了邵阳人的骄傲和影响。

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主持研制超百万亿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大强国;研究“龙芯”一号,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廖瑛,大胆改革高校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创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编辑出版英语专著和高校研究生、本科生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教材36种,培育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让人从中读出了邵阳人的杰出和才华。

从事音乐生涯七十载的贺绿汀;从战士到将军,戍边卫国的钟理明、周国平;正逢拨乱反正时期在邵阳工作,思想解放,改革开拓的实干家刘正;把花瑶文化推向世界的“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刘启后;献身乡村教育47载,创新农村教育模式的欧阳恩成;首创全国女子职业学院的陈竞男;情系两岸育桃李的邵籍台湾教育家欧阳粹……。一个个笔下生辉的人物,让人读出了邵阳人的多姿和精彩。

 读刘目卿同志《梦圆集》的人物通讯,犹如翻开一章邵阳精神的时代史诗。邵阳人民族感强,爱国情浓。1934年俄国钢琴家齐尔品举办中国民族民间风格音乐作品比赛会,一个外国音乐家如此热爱中国民族风格音乐,让贺绿汀深为感动:中国人更要为中国人争气。他精心谱写、反复推敲出一首《牧歌短笛》并获得头奖。当衣着朴素,一副农村青年模样的他上台领奖时,人们开始怀疑搞错了。当贺绿汀充满信心的演奏后,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首美妙绝伦的中国歌曲被齐品尔带到欧美,荡漾在世界的音乐殿堂。抗战时期,贺绿汀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敌后战场,写出著名的《游击队歌》:“……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如果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一曲谱成,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鼓舞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进行曲。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赞扬“这首歌表达了中国人民硬骨头精神,也表达了作者的硬骨头精神。”钟理明投笔从戎,戍边卫国:“矢志报国身已许,何时展翅请出缨”。对越自卫还击战一打响,他毅然申请奔赴前线:“铁壁铜墙血铸就,何人敢碰我中华。”“宝古佬”的血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邵阳人敢为人先,耻居人后。李国杰的事迹突出地彰显了这一点。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速度每秒2.5亿次,而我国80年代中期研制的计算机每秒仅1千万次,面对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尴尬,李国杰清楚的认识到,在国际高尖技术激烈竞争中,只有一个选择:奋进与成功,迎头赶上。他带领研究开发团队毅然打响了一个又一个自主创新的攻坚战:1995年“曙光1000”诞生;接着“曙光2000”、“曙光3000”相继问世;2004年“曙光4000A”研制成功;2008年“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问世,计算速度每秒超百万亿次,中国从而跻身全球计算机系统第二强国。同时,他又主持发起“芯片”研制攻关,2002年“龙芯”一号研制成功,2007年“龙芯2F” 研制成功,其性能与进口同类型芯片相当,但能耗只为进口芯片的十分之一。李国杰被称为“与计算机速度赛跑的人。”

邵阳人讲求实际,经世致用。欧阳粹在台湾借鉴他邦办教育,兴实业,一是学美国倡导办工业职业教育;二是学日本建立技术培训中心;三是学欧美,创“建教合作”中心,加速培养经建人才;四是创办多种补习学校,提高全民素质。被誉为“台湾工业职业教育之功臣”、“台湾技术教育之倡导者”、“台湾经济起飞之动力”、“亚洲四小龙之奉献者。”

邵阳人忠诚可靠、正直清廉。陕西军区付政委、少将徐兴1961年从邵入伍,军旅生涯几十年,始终忠实于“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誓言,当兵刻苦练武,当干事安心岗位。先后6次升迁、进修机会,都因部队“工作需要”“离不开”而选择放弃。他管干部,情况的熟悉和惊人的记忆力,获得“一口清”、“问不倒”、“活字典”的美誉。他是管官的“官”,他却很清醒:权力是组织赋予的,是为干部服务的,为部队建设服务的,绝不可私用。他经常告诫自己“情浓钱淡,永保清白”。

《梦圆集》作者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有功有绩,既是邵阳精神的化身,又丰富了邵阳精神。

读刘目卿同志《梦圆集》的人物通讯,好像步入一个八秩老者钟情邵阳的心路历程。目卿同志从教多年,当过小学、中学校长,是邵阳基础大学、《邵阳日报》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是邵阳建设和发展的有功之臣。他在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文章,古稀之年出版了专集《搏击人生》。按理说古稀之后,该颐养天年,辍笔休息。但他仍笔耕不止,这些人物通讯都是他古稀年后的10年间采写的。是什么激发了他晚年的写作热情?他说:是这些名人精英、奇人巧匠的事迹和精神感动激励着我,“诱我”、“逼我”去采访去写作,宣传家乡,讴歌这个时代。这些通讯都分别在《名人传记》、《人物》、《湖南日报》等全国有影响的杂志报刊发表过。为了写好这些人物,他追踪采访,有的甚至倾心关注数年,如为了及时掌握李国杰研发的信息,他长年与中科院计算机所宣传部门保持联系。为了生动、深入地表现人物,他谋篇布局,匠心独运。老人物写出新角度,如写蔡锷,从朱德早期的人生指路明灯着眼;写廖耀湘,从刘伯承请战犯讲军事课着笔,既增强了人物的新鲜感,又增强了通讯的吸引力。新人物侧多视角展示人物的奋斗历程、成就,深度地开掘人物的思想、精神,既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人物,又增强了通讯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现代社会时行“追星”,我想,这也是追星,这是追民族之星、科技之星、创业、创新之星,而且追这些星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星越多,民族越强大,追这些星越热烈,社会越有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才能早日成真。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目卿同志在他的人物通讯中引用了顾炎武的这句诗,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写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目卿同志值得学习,《梦圆集》值得一读。

(作者系市政协党组成员)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