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山,从远古走来,随越城岭奔走,顺雪峰山脉绵延,由千峰万壑合成,最高海拔二千来米,分布在近三千平方千米的版土上。
大山之名,名副其实。
却很陡,很峻,从山脚往上爬,不易。
那些突兀的圪梁,是大山当然的背脊,森林、草地,茂密而广袤,是天赐的绿装,四季里,花儿盛开,则是绿装之上变幻七彩。
雨水,丰沛而乖张,随沟壑、河谷流淌,汇成溪汇成河,然后或自东向西,或自北向南,奔向大海。那是大山的血脉,和生命之源。
神农那会,蚩尤落败,一拨子民,从遥远的北方,从黄河边,拖着战后的疲惫,奔命于南边丛林地带,避害,隐居。大凡,其中的一支就进了大山。年岁久了,他们垦荒,种五谷、采野果、摘野菜、捕飞禽、猎野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们必修的功课。
日子清苦,倒透出安逸,远比离乱要好,也罢,索性定居得了。从此,便不再离去,一代又一代,繁衍不绝,生生不息。
大山,成了他们永恒的居所。
沉寂了亿万年的大山,从此不再。蚩尤的子民是大山唯一而当然的主宰。
一场战乱,催生了一个民族。
朝代在更替,末了,蚩尤的子民,演变成了如今的苗家人。
二
大山,很静。
清晨,林间鸟鸣阵阵,将太阳吵醒,朝霞从大山那边漫上来,洒向森林,洒向草原,洒在漫山的薄雾上。
日光终于将雾儿赶跑,吊脚楼,从森林的边缘探出头来。
吊脚楼,木寮瓦舍,一座,又一座,错落在苍翠之间,象撒落在丛林之上的万千珍珠,更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远看近看,横看竖看,都是恬静、温馨和协调,不用着墨,不用构思,就是王维、米芾笔下的一幅幅水墨山水画卷。
临近,吊脚楼青色的瓦面上,炊烟袅袅,显然,女主人已在忙着早炊;廊道上,一窈窕女孩,斜靠栏杆,一脸的悠闲,目光,直跟着屋前梯田上锄地的老汉山打着转。老汉的裤腿,挽得老高,汗襟敞开,头顶,蒸腾出滚烫的热气。显然,那老汉已忙活了好一阵。他,当是女孩的老爹。
老爹说,吊脚楼是山里人的窠,好比鸟巢,悬着空,隔着湿气,聚气通风,拿城里的钢筋水泥房来换,不稀罕。
细细看去,皆依山而立,或坐北朝南,或坐西面东,但不管坐哪朝哪,大多在半山之间,以规避山洪泥石的袭击;屋后,都一律背山,山,才是他们坚强的依靠;屋前,都一律开阔,抬眼就能看到老远的天边。凭心而论,这样的所在,上仰苍天,下瞰厚土,中通山间灵气,无论冬夏,身处其间,那感觉,两个字:舒适。
背山,前部半悬,梁柱栏杆,地板墙壁,一律木制,就地取材,人字架构,全仗卯榫整合。青瓦屋面,古拙而自然。这,就是苗山千年一贯的经典建筑——吊脚楼。
懂得选择,懂得顺势,懂得道法自然,是苗家人的创举,更是大山赋予苗家人的智慧。
三
总有一种诱人的芳香,从吊脚楼里,从吊脚楼灶膛边爬满烟尘的窗棂间窜出,然后,随着山脚徐徐上升的清风,飘向山崖,飘上林梢。
那是苗家的油茶。那芳香,穿越时空,从远古,从几千年的沉淀中,散发出来的亘古喷香。
原生态的花生、黄豆和苞米,外加干熟的糯米,用纯正的本地小磨香油炸了,就是油茶的基本材料。再拿采自大山的雨前侗茶,置于柴火上煮了,待煎成鸡汤样,用竹篾漏斗滤了。汤汁回锅,配以香油、姜末、蒜泥以及葱花、椒面,趁热泼在外焦里嫩的花生黄豆和引米苞米之上。此时,用青花瓷碗盛了,慢慢品去,那香气,直往嘴里窜,进得嘴来,说不完的韵味。几碗过后,齿颊留香,还有通体的精神和舒爽。
也许,既饱口福,又解渴,还可解暑防寒,当是油茶传承千年而不衰的全部理由。
此物只在苗家有。
因了这缘故,苗家人至爱,打小开始,直到终老,无论男女,都喝,每日一顿,雷打不动。间得久了,会像鹅羽撩拨一样,心里痒痒。即或,拿来待客,也是再好不过上品。
遇闲日,或逢哪家喜庆,油茶则是万万少不得的。往往,客人满屋满院,围坐着,谈笑间,即或还有婉转甜美的女主人用红漆茶盘端了,轮流奉上,喝足四碗,至少也得三碗方才作罢。苗家人说,一碗强盗二碗贼,三碗四碗才是客。这是千年一贯的规矩。
抑或在平日,不管进到哪家,不管生人熟人,远亲近邻,遇上吃饭时分,主人都会立马生火打茶,茶后,做饭炒菜,直至酒足饭饱,才允许客人离去,生怕有所怠慢。
都说苗家人好客,在此,又一次得以见证。
四
与炎黄子孙原本就同宗同祖的缘故,与汉家一样,苗家也过端阳、中秋,包括春节等传统节日。只是,苗家人还过着有如三月三、四月八以及六月六之类的节日。山里人说,那是他们自己的节日。
老祖宗刚进大山那会,因缺五谷种子,没法耕种,终年食不果腹,是大山的鸟儿,从老远的地方,含来五谷,从此,大山里才有了“稻黍稷麦豆”的播种。那天,正是农历三月三。寨子里,男女老少都这么传说。
山里人记恩,便把鸟儿尊为神,并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整村整寨,都会备足三牲和香火蜡烛,敲锣打鼓,吹响唢呐,载歌载舞。
爱鸟,敬鸟,并为之立节,有史以来,在此首开先河。
身居大山,仍事农耕。按惯例,男人总是农耕的主角,但在山里,主角却是女人。都说女主内男主外,在此却不是那回事。一年下来,涉农活儿,无论粗活、重活,还是脏活、累活,都是女人一马当先,男人则干着带带小孩、玩牌喝酒的轻松行当。
突然有一天,男人们良心发现,愧对女人,于是,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自然,苗语里的姑娘,绝不是单指尚未婚嫁的女孩,而是女性的全部。
解放女性,男女平等的种子,在山里人的男权思维中率先萌动、发芽,并扎根。
苗家姑娘节兴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敢肯定,比之当今的国际妇女节,前推两千年,应不算过分。
也有把四月八过成牛节的。就在四月初八这天,将整村整寨的耕牛儿一律放假。因为,那时,犁田翻耕的活儿都已就绪,到了耕牛卸下肩上的犁耙,轻松轻松的时候了。乘此机会,从春耕的忙碌里走来的山里人,也好弄点吃喝,犒劳下自己了。
即使这样,也不影响这节日的价值,因为,爱护耕牛,把耕牛当成宝,也是山里人理性对待牲畜的又一传承。
六月六,又称半年节,当是新谷上市的时节。
新谷上市,全仗苍天大地和神灵保佑,苗家人都这么想。于是,得庆祝,得祭天地神灵。祭祀的场面很大,也很隆重。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当主祭,杀猪宰羊,炮火蜡烛,竹棒唢呐,架起高高的祭台。每每,都会招来十里八村的围观者,人山人海,好不闹热。
祭祀完毕,整村整寨,男女老少,喝着新谷酒,吃着合拢宴,尝着新谷饭,个个脸上,写满欢欣,写满富足,写满幸福。
入夜,寨前的空坪里,燃起熊熊的篝火,青年男女们围了,手牵着手,唱着山歌、跳着踢脚舞,快乐着、嬉戏着,幸福和爱情,无声地传递着。直到夜深,才带着不尽的兴奋和一身的轻快,各自散去。抑或,还有互赠信物的一对又一对。
这些,不单是苗家的创造,当是苗家人对上苍的敬仰,对大山的敬畏,更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传承。正因如此,才有了大山生态千年一贯的曼妙和完好。
五
卅年前,刚进山那会,一切都陌生,只觉好大,森林苍翠,养眼得很,不像老家那样,一色的光头小山包,难看而小气。日子久了,徒步大山,每走近一步,都有新的发现入眼,冲击原先的肤浅,重重地,如今再将目光游离出来,便觉:这不是山,而是一本书,一部山的史诗,很沉很沉。
大山,在城步,古老而且厚重,因为山里人千年不变的呵护,和守望,成了当今湘西南边陲之上的一块绿色瑰宝,熠熠地,发着光。
这个民族,叫苗族,忠义而且骁勇彪悍,仗着自身的勤劳和智慧,正在向殷实、富强和文明迈进。
吊脚楼,典型的建筑力作,因为节省、实用,而且 “道法自然”,正被现代建筑设计者,融入先进的元素和理念,加以借鉴、传承和推崇。
这油茶,是苗家人的独创,以其味道醇厚而且风格独具,已经演绎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走进大山。
这节日,既是苗家人自己的,以其朴实而且丰富的底蕴,正被逐渐演变成世界的,至少,已在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舞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