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调研
扶贫靠扶智 扶智靠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4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邵阳市政协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亦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而教育扶贫首先要解决的是上得起学的问题,因此资助应成为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邵阳县,近年来在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加快了教育扶贫资助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财力匮乏、机制不全等原因,我县教育扶贫资助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予以解决。根据县政协2017年度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经县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同意,由县政协办公室牵头,对我县教育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并赴教育扶贫工作先进县郴州市嘉禾县和桂阳县实地学习考察后,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县教育扶贫工作概况

邵阳县现有中小学校338(含教学点),其中小学282所,初中4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高中5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高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5966人;在校学生120835人,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9565人,其中小学15763人、初中8695人、普通高中4659人、中职448人。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大力实施学生精准资助工程。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建立起了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近三年发放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609万元,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4045万元,发放高中助学金1240万元,为中职学生免学费款1215万元,发放中职助学金647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32万元。稳步实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新建、改建学校伙房和食堂68所,完成食堂建设面积55240平方米,受益学生47216人;全县286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93261人均享受营养餐。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大力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家庭配合、社会参与、全民帮扶”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构建了关爱机构齐备、相应数据齐全、资金保障充分的关爱机制。

(二)大力发展社会资助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对我县贫困学生和学校进行资助,2015年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省新华书店、苏泊尔公司等都在我县援助了贫困学生,我县长沙同乡会组织成功人士在我县与贫困学生结对,长期帮扶。

(三)大力实施控辍保学工程全力抓好贫困生的劝学工作,对贫困学生实行入学通知书、学生流失监控和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制度,通过社会资助、对口帮扶等多种途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厌学而导致辍学现象。

(四)大力实施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大实施社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协同对接教育资助体系、同心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等资源,积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初步形成了大职教培训体系。

二、我县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财政配套资金持续不够推进教育扶贫工作,首先要解决贫困学生能上学的问题,这需要财政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我县也持续加大了对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但由于全县财力有限、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县级财政对贫困学生资助配套资金投入非常有限,过度依赖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严重影响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各项补助,限制了教育扶贫的资助面,使得政策规定以外的贫困学生无法享受教育扶贫资助。

(二)扶助资源没有形成合力。目前我县教育扶贫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扶贫办、学生资助中心、残联、关工委、团委、妇联、民政、教育基金会等各部门和机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缺乏日常联系和相互沟通制度,形成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资助模式,这种“百花齐放”的资助体系分散了资助资源的力量,使得本就稀缺的资助资源变成了“撒胡椒面”,没有真正起到帮扶脱困的效果。同时教育扶贫过度依赖扶贫资金和教育资助中心的上级政策资金,教育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资助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资助后续保障动力严重不足。

(三)基础数据没有达成共享。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都是要在精准的基础上下功夫,教育扶贫也不列外,精准识别对象是基础。我县当前建档立卡户贫困子女数据库在县扶贫机构,没有实现教育、民政、残联、关工委、基金会等教育扶贫实施部门的数据共享,各部门在认定资助人员名单是否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都是采取到扶贫机构查询比对、本人申请、实地考察、批条子等形式,认定方式简单,且随意性较大,有些受助学生根本不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些应该享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却没有得到政策的惠顾,致使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大大降低。

(四)资助机构人员配备缺乏当前我县教育扶贫工作的推进都是在依据上级政策的基础上,由各个部门按本部门的职责开展资助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专门从事协调、统筹教育扶贫工作。由于各单位人员有限,无法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如按照规定“每百万人口安排4名工作人员配备”,我县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需要配备4名工作人员,但实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只有2名工作人员,县扶贫办的人员编制未达标、机构定性尚未清晰,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扶贫工作的如期开展。

三、郴州市教育扶贫资助成功经验

郴州市教育扶贫一直以来都是我省的典型示范,而嘉禾县和桂阳县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又是走在前列,在推进本地区教育扶贫资助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

    (一)围绕扶贫助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嘉禾县和桂阳县以扶贫助学作为学生资助的重点,以县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为基准,通过与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和学校调查核实,确认在本县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名册,由各个扶贫助学实施部门和机构共同制定资助方案,集中各类资助资金和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定额的配套资金形成资助合力,并规定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就读的和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寄宿生全部由县资助中心进行资助,政策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由县教育基金会、县扶贫办等机构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资助,实现资助全面覆盖。

    (二)严格规范评审标准和程序,确保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郴州市嘉禾县和桂阳县在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商各教育扶贫有关部门和机构,严格规范评审程序,细化了认定标准,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的8个方面主要因素,将贫困学生困难等级分为特别困难、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在程序上,受助学生要经过学生申请、学校评审、公示和汇总审核几个程序,并在最后的汇总审核中,各部门联动比对,确保不漏报一名困难学生,不多报一名违规学生,保障精准识别。

(三)建立资助信息系统,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参与资助。嘉禾县和桂阳县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启用了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和中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将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学生的就读信息、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资助情况等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形成了一目了然的数据库,所有扶贫机构和资助个人都在该数据库中选择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实现了资助信息和资助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部门间的重复资助,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两县还以县教育基金会为龙头,积极鼓励倡导社会力量参与资助,嘉禾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帮一爱心助学”活动和“四三二一工程”即一名处级干部资助四名困难学生,一名正科级干部资助三名困难学生,一名副科级干部资助两名困难学生,一名普通干部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在全社会形成了资助氛围。

四、推动我县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数据库,实现精准识别。在全县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的有关程序,由扶贫和教育等部门共同评审、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名单后,将其家庭情况、就读信息、品行表现、受助状况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在教育、扶贫、残联、教育基金会等教育扶贫支助部门和机构间实现数据共享,并充分利用系统的筛选、查询、统计功能,使各有关部门能通过系统随时查询符合资助要求的贫困学生,避免重复资助,不断提高资助的针对性,真正做到一套系统、一个信息、一目了然,实现全县贫困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二)完善财政配套,统筹使用各类资助资金针对当前贫困学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多元、标准要求不一、资源难以统一等现状,要尽快建立资助资金统筹协调机制,根据资助要求和条件的不同,统筹使用生源地贷款、教育补助、学生资助、教育基金、“雨露计划”等各类教育资助资金,使其实现政策内和政策外资助互补,形成资助合理,促使各类资助资源效益最大化,保障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同时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经费统筹,建立健全县级财政资金配套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可用财力在教育扶贫经费分配的比重,持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教育财政拨款标准,加强教育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三)积极倡导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加快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应逐步改变单靠财政资金“单打独斗”的现状,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倡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助中来,厚实教育扶贫资助的后续保障。要突出教育基金会这个龙头,在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贤达支持教育基金会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基金在贫困学生资助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关注国家补助政策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统一标准对数据库内的义务教育阶段通学生、高中生、职中和大学生进行资助,与政策补助资金形成互补。以县政协开展的“三个一”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为基础,在全县公职人员、人大代表中开展助学帮困活动,形成帮扶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成功人士、各类商会及社会慈善基金参与我县资助贫困学子活动中来,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资助数据库中建档立卡贫困学子。

(四)配齐配强资助力量和开展感恩教育要齐头并进。根据我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基数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特点,组建适合我县资助要求的贫困学生资助机构,统一协调、组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招聘、调任、抽调等方式配齐、配强贫困学生资助队伍,充实工作力量。大力推进全县各级学生资助机构和资助系统标准化建设力度,强化对各类资助资金的监管。与此同时要持续加强对受资助的贫困学生感恩教育,开展感恩诚信教育和“感恩”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使学生们树立起励志成才、诚信为人、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美德,能让感恩之情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