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调研
巫风傩俗润绿洲
发布时间:2017-12-25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邵阳市政协

——关于绥宁县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查

绥宁县政协

巫傩文化是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的总和。它包括巫和傩两个层面:巫是源,傩为流;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上古巫文化发展到农耕时代,即出现降神、驱疫、禳灾、祈福之傩仪)。巫和傩具有多神崇拜本质上的同一性,都追求“驱疫”、“逐鬼”之巫术功能,故“巫傩”并称。历经上万年的衍变,巫傩文化由巫至傩,已发展成为包括巫傩祭仪、巫傩习俗、巫傩戏剧等诸要素在内的文化体系。绥宁地处湘西南巫山巫水之间,自古以来巫风傩俗极盛。至今绥宁山野村廓,四处傩坛,巫风遍野,充满原生、古朴、神秘、粗犷的地域文化特色。

巫傩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民族民俗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利用好巫傩文化在开发文化旅游、传承民族文化、维护自然生态、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现实课题。

一、绥宁巫傩源流

绥宁巫傩源远流长。先秦时代,“华夏诸族,莫不有巫”,尤其“楚信巫鬼,重淫祠。”据绥宁籍著名民俗学者林河先生考证:屈原《九歌》实为沅水流域楚巫之祭歌。自东汉以后,巫傩受到冲击,由宫廷流落江湖和民间。沅湘楚地因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楚巫传统厚重等原因,成为宫廷巫傩退居江湖的庇护所。尤其是地处“五溪”之首巫水中游的绥宁,居中原至西南、雪峰至岭南之要冲,山环水绕,人文麋集,且环境险恶,民风古朴好巫,终成为巫傩文化重要遗存之地。“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唐代郎州司马刘禹锡的诗文很好印证了包括绥宁在内的沅水流域巫傩盛况。另据《旧唐书地理》载:“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此后,巫州之名多次变更,或沅州、或潭阳,“直至开元十二年,复为巫州”,但其辖境大致未变,涵盖今湖南洪江、芷江、中方、会同、靖县、绥宁、通道、城步及贵州省天柱等地。绥宁在唐代即属巫州辖地,有力说明当时绥宁巫傩之盛。

绥宁巫傩遗存丰厚。原始巫傩文化与绥宁峒蛮腹地的苗、瑶、侗等民族文化融合生长,渐渐浸润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习俗当中。如今,绥宁各地仍然盛行过鬼节、做道场、唱土地、打铜钱、放峒子、招魂魄、打保符、打清醮、指路碑、送白虎、度关煞、发马脚、化鸬鹚水等民间习俗和巫术。滚刺床、上刀梯、踩火犁、摸油锅、衔耙钉等巫傩绝技更是巫傩祭仪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姑娘节、十月兄弟节、三月三山歌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多有异彩纷呈的巫傩歌舞表演。

二、绥宁巫傩传承现状

近年来,绥宁巫傩文化活动适应“旅游优先”的发展  战略需要,再次进入世人视野。当前,绥宁巫傩文化活动大致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以巫傩信仰为基础的民间自发傩事活动形式多样。村民自发傩事活动的宗旨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祛病驱邪、人丁兴旺。其傩事活动主要分为阳教和阴教两类:阳教活动主要有还傩愿、安坛、打保符、送白虎等;阴教活动主要展示上刀梯、踩火犁等巫傩绝技。规模较大的傩事活动一般有秋后打清醮、丧葬做道场、清明祭祖先(如东山龙姓、武阳黄姓清明祭祖)。现在巫傩文化意识淡化,大型傩事活动较少,一般人家只有丧葬时做下道场而已。但近年来,鹅公、河口等地亦有不少村寨秋冬季节请巫师(司公)接龙谢土,祈神灵护佑一方平安。

巫傩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坛。坛是由一名掌坛师为主进行傩事活动的最小单位。一坛,除了度职的掌坛师外,还有尚未度职的徒弟,少则一人,多则数人。据初步抽样调查,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现有7坛,鹅公岭苗族侗族乡4坛,河口苗族乡7坛,寨市苗族侗族乡7坛,长铺苗族侗族乡有9坛;北片乡镇傩坛更多一些,关峡有7坛,黄土矿8坛,武阳、李熙(包括白玉)、红岩等地都在10坛以上。全县约有110余坛,每坛以3人计,估计有120余名巫师(道师)和200余名学陡。

各地巫师称呼并不相同:一般叫道师的居多,关峡、长铺李家团、鹅公岭、联民等地有称老司、司公的。道师与司公所从事的法事活动亦有所区别,道师法事多为丧葬做道场(丧醮),司公多为驱鬼逐疫(疫醮)、天旱祈雨(雨醮)、地方驱邪解秽(清醮)等。据资深的道师说,傩坛内部其实存在不同教派。教派不同,傩坛科仪、敬奉神灵有所差异;但其祭祀的神系均比较繁杂,除了傩公(东山老人)、傩母(南山小妹)等主神外,还包括儒、佛、道三教之神及祖先神。

傩坛活动的坛职人员,除了掌坛师、帮坛师之外,还有锣鼓手、勤杂人员等。所调查的道师(司公),一般年龄都到了65岁以上,不少人已经七八十岁。此外,绥宁县有佛、道宗教活动场所95处,登记发证教职人员47人。教职人员受人所请亦从事超亲、转咒、过关煞等傩事活动。

傩坛活动仪程或法事科仪,各有不同称呼。比如“开坛”,有的地方叫“上坛”;“点兵”有的叫“发兵”;“发牒”有的叫“申文”、“上疏”等等。但大体都包括开坛、请神、酬神、送神等环节。傩祭过程中,巫师(道师)有念咒、执决、步罡、穿花、占卜等系列动作,形成一套祀神问卜的操作规范。傩坛活动的法器有司刀、雷令、海螺、卦、宝剑、铃铛等。傩事活动乐器比较简单,有锣鼓和钵,无丝管。

二是以巫傩歌舞为重要内容的民俗节庆活动恢复发展。“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一度“四月八”节庆活动已连续由县里策划举办10多年,较好拉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更让绥宁民族特色鲜明的巫傩歌舞得到较好展示。近几年,正月大人会、二月二蓑衣节、三月三山歌节、六月六尝新节、十月兄弟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正在一定区域一定民族群众中间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比如正月大人会和十月兄弟节,基本上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与会群众和游客达到数万人。在虔诚祭祖、加强民族认同的同时,贵州、广西、湘西等地宗亲群众还带来了打铜钱、咚咚推等原汁原味的巫傩文艺表演,使源头在绥宁的原始巫傩文化重放异放。通过恢复发展一系列民族民俗节庆活动,一方面,旅游经济迅速升温,如近几年的“四月八”姑娘节活动期间,来绥旅游者都达到5万人次,旅游收入在230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丰富民俗节庆活动内涵,绥宁县在挖掘整理多耶舞、铜钱舞、芦笙舞等民族歌舞的同时,组织音乐、民俗学界的专业人才,原创了《黄桑姑娘》、《兄妹传花》、《呗那喔吙》等巫傩气息浓郁的民族歌舞,为绥宁巫傩文化传承发展找到了有效载体。

三是以巫傩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已经启动。绥宁是以苗、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品的63%。各民族长期融合聚居,民俗相通,文化同质,县域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巫傩文化色彩。可以说,巫风傩俗正是构成绥宁苗侗文化的主要内容。近年来,绥宁已先后成立侗学研究会和苗学研究会,组织开展了巫傩文化或苗侗文化专题研讨;《绥宁民族志》编辑出版;大多数少数民族乡借乡庆之机,组织撰写了《民族乡志》;宝鼎文化中心组织编写了《我的家在牂牁江上》、《侗傩》等系列地方民族民俗文化资料,所有这些有关的研讨和民俗资料成果,为绥宁巫傩文化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绥宁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绥宁所处的“五溪”地区,是巫傩文化繁盛之地。近年来,“五溪”地区各县(市)纷纷祭出巫傩文化的大旗,以巫傩造势,以巫傩“吸睛”,掀起巫傩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比较而言,绥宁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起步较晚,且正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巫傩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一方面,大多数巫师(道师)年逾古稀。另一方面,年轻人嫌操办傩事收入太低,几个昼夜不眠不休,劳神费力,也就人平一二百元的工资;事主贫穷者,还要给事主帮助尽义务。并且年轻人学巫傩常被人误解为装神弄鬼不学好,更让他们心存顾忌。

2.巫傩文化深度挖掘有待突破。巫傩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傩戏,特别是傩戏演本。只有在傩戏演本方面取得突破,才能说明巫傩文化深度挖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纵观“五溪”地区其它县(市),从桑植傩愿戏、辰州高腔戏、溆浦目连戏,到新晃“咚咚推”和会同“扛菩萨”,都是在傩戏演本上取得突破,最终顺利进入省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地方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奠定必要的基础。

3.巫傩文化基地建设滞后。绥宁巫傩文化基本上局限于民间自发的零散的傩事活动,其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还比较有限。要以巫傩文化为核心挖掘、整理民族民俗文化,推动县域文化旅游业长足发展,就应该有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巫傩文化基地作为依托。这也是“五溪”地区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普遍作法。如张家界有土家风情园,凤凰有天下凤凰篝火堂和万寿宫民族风情园,会同高椅有杨国大巫傩文化展览馆,靖县也已争取到巫傩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绥宁承载巫傩文化展示、展演、研究等综合功能的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四、加强绥宁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我们理应以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巫傩文化,不能只看到它形式谎诞的一面;也要看到它颂扬勤朴、倡导和谐等合理的一面;要按照“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原则,加大巫傩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

1.有序恢复地方特色民族民俗节庆活动,以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巫傩文化传承并打造绥宁旅游新亮点。文化宗教部门要有计划、有选择地逐步恢复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五月十五(大端午)赛龙舟祭龙王、六月六尝新节舞草龙、七夕节放河灯等系列民族民俗节庆活动,逐步形成“每月一小节、每季一大节,村村有节、全民闹节”的浓厚节庆文化氛围。已初步恢复的正月大人会、三月三山歌节、十月兄弟节等节庆活动,要加强规范指导,更加注重地方特色巫傩歌舞的策划、编排和展演,增强绥宁巫傩文化魅力。

2.加快建设巫傩文化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打造巫傩文化研究、展示、演艺及民俗节庆活动策划组织新平台。巫傩文化基地选址宜在县城附近为佳,要兼顾入境旅游者和县城市民晚上娱乐休闲的现实需要:既拓宽旅游创收渠道,又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基地的功能要涵盖巫傩文化研究和展览、巫傩歌舞展演、巫傩文化人才培育及民俗节庆活动策划组织。要通过基地引进和培育民俗、文化等专业人才,提升绥宁县民俗节庆活动策划组织水平,逐步改变“政府办节、干部办节”的传统办节模式。

3.加强巫傩文化普查和调研,以立体多样的媒介凸现绥宁巫傩新形象。绥宁巫傩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巫傩习俗、巫傩仪式、巫傩歌舞、巫傩面具、巫傩戏剧、巫傩法器、巫傩神谱(画像)、巫傩服饰、巫傩符箓等方面。文化宗教部门要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对巫傩文化各个层面的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普查、挖掘。尤其要请民俗、音乐、文化方面的专家挖掘整理出绥宁巫傩戏剧,为巫傩文化进一步开发利用创造条件。要注重调查的微观记录。如巫傩祭仪的调查记录,应具体到仪式的历史追溯、仪式全过程的念词、咒语及执决、走罡等肢体动作。要注重运用录影机、录音机、照相机等科技手段进行巫傩资料采录,获得更加直观、立体的巫傩文化视频、音频效果。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