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政建言
以“一轴两翼三区”为抓手 全面推动沪昆高速百公里工业走廊建设
发布时间:2017-01-10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谢涵

——谢涵委员的发言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而加快打造横跨我市邵东、市三区、新邵、隆回、洞口的沪昆高速百公里工业走廊是精准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此,我建议以一轴两翼三区为抓手推动这一战略落实。

一轴就是以沪昆高速为轴线,发挥宝庆工业集中区的核心作用,以沿线湘商产业园为节点,以长藤结瓜连点成带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为载体,推进邵东县、市三区、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共同构建循环工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轴。要改扩建宝庆工业集中区、邵东、新邵、隆回、洞口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统筹推进沪昆高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要素向沪昆高速这一轴线聚集。推动经济沿沪昆高速由东向西梯度发展,打造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轴心增长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各呈优势的产业集群,确保邵阳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工业园区。支持邵东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鼓励邵东县打造南国药都、新邵县打造南国金都、隆回县建好金银花之乡、洞口县申创全国生态文明绿色示范基地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增强对全市乃至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轴心的影响力、辐射力、吸纳力和整体竞争力。

两翼就是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第一,要走创新发展之路。要通过创新驱动,力争邵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首先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双创紧密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控一代智能一代产品创新工程,使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邵阳制造的创造力和产业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品牌。全面实施双百品牌战略,即全市重点扶持100家企业、自主创新100个品牌,制定《邵阳市品牌申创和管理办法》,对创建的驰名品牌由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奖。要依据媒体,每年发布邵阳自主创新品牌名录,建立邵阳专业商标品牌信息交流平台——邵阳商标网,发布品牌建设动态,提供商标法律咨询,开展邵阳名品走天下等系列邵阳品牌推广活动。其次,要将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申创为国家级高新区。第二,打造开放新高地。要充分利用邵阳处于湘中南——广西——东盟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和沪昆客专与呼南客专黄金十字交汇的交通枢纽优势,着力构建高铁经济带东西双向、南北互通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搭建国际友好城市平台。力争未来五年缔结5个以上国际友城,为我市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交流,依托沪昆高铁经济带,认真谋划和承办一些地区性的国际活动,比如策划举办邵阳——东盟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进一步深化友好合作关系,提升邵阳在国际的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形象。三是积极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发展会展经济。争取国家、省政府在我市举办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大型农博会、高新产品交易会、小商品展销会、国际食品展览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战略研讨会、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产业转移成果展销会等活动,形成邵阳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四是积极申创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邵阳试验田,推动我市同沿边省区的通关协作,设立邵阳口岸,解决目前通关效率低下的制约企业外贸发展问题,构建大通关格局。

三区就是以沪昆高速工业走廊作支撑,着力建好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资江流域省级生态先行区。一要发挥娄邵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优势,着重规划建设以沪昆高铁邵阳北站、呼南高铁邵阳站为中心,规模达50平方公里、人口聚集达50万、引入亿元项目达50个以上的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重点承接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轻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二要抓住进入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重大政策机遇,201611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这和二中心一枢纽定位不谋而合,坚持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发展定位的规划与定位同步原则,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全力打造和全面实施百公里工业走廊经济倍增工程。三要建设好资江流域省级生态先行区。依托资江黄金水道,对接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在更高层面上支撑起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市应抢抓资江已列入全省一湖四水重点治理流域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这一重大政策机遇,主动争取省政府的重点支持,将以资江为重点的水资源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整治的生态建设列入省级生态建设先行区,着力争取省人大制定《资江保护条例》,着力提高资水通航能力,尽早实现300500吨级航舶的常年通航,着力推进航运枢纽建设,加大邵阳港建设力度,整合岸线港口资源,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区,做大做强航运物流、航运旅游、金融商务、商贸市场四大现代服务业。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

邵阳市政协委员              党派  中共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界别社会福利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