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在北塔区田江乡一工地迁坟时,挖出一座夫妻合葬墓,男主人名叫曾广翰,其妻贺氏。贺氏的棺木十分完好,红色的土漆鲜艳发亮,棺盖上注明为贺淑人之棺,开棺后,贺氏的衣着、头饰以及五官皆清晰可见,奇怪的是,曾广翰的棺木已经腐朽,从墓中发现一块用瓷砖烧制的墓誌铭碑,墓誌铭全文如下:
公姓曾氏,讳广翰,原名维福,字墨林,前清光禄大夫萃安公之冢嗣也,生而颖秀,好读书,明大义,为诗、古文辞有奇气,从府学教谕袁海平、梁莘畬两先生游,均以大器目之,故屡因童子军两战秋闱不捷,遂弃举子业,投笔从戎。咸同间,军务倥偬,仲父挚民少保方督师转战川、粤、湘、鄂诸省,参战军机,多所建白,随奉命进剿黔苗,亦挈与偕往,所向克捷,全省肃清,叙功保奏,以直隶州籤掣河南,时抱兴利除弊主义,持躬正直,不事夤缘,深懼墜先人清德,茫茫宦海,未获真除职是之故.然廿余年来,历办禹州、密县等处厘差,省垣机器仿洋火药各局差,以及河工秋闱购运枪子诸要务,在在贤劳卓著,大吏倾心,名动全豫,几于妇孺皆知。自创办陕州会兴 镇潞盐加价局,则尤为一生极得意之举,向委多员 悉束手无策,甚有观望不前者,公独挺身独往,开诚布公,几历折磨,几经筹划,人心悦服,始得怗从,藉非谋猷素裕,闻望素孚,其孰能与於斯?若夫优待下僚,恩周族属,靡不体贴入微,尤为仁至义尽。宣统三年,权篆武陟,政绩循声,口碑载道.反正时,烽烟四警,人心惶惑,犹复力持大局,外整军,内筹饷,亟亟然维持秩序保卫地方为急务,黔黎安堵,赖有公耳。越明年,解组归田,暂为休息,时究心于农林实业,检阅各种报纸,夜分弗倦。一俟共和底定,仍作出山之想,倘假以天年,大抒伟抱,行见福国利民素志,克偿有可立待,胡天不吊,遽尔长终,徒令人追念遗徽,想像丰采,而叹斯世之难再觏也,是则可悲已。殁于民国三年甲寅二月十四日卯时,距生于前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正月初三日辰时,享寿六十有六岁,子一昭寅,孙一宪组,卜葬于地此,辛山乙向,其上均系祖坟,与德配贺淑人齐冢,爰为之铭,铭曰:
抱匡济之才兮,牛刀小试夫中州,守先人之清德兮,岂合污而同流,宜享寿夫期颐,逾花甲之一周,天爵克修者,人爵长留青草一抔兮,吉叶眠牛,启佑后人兮,尔公尔侯。
前清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南洋大臣两江总督部堂姻弟魏光焘谨撰
墓誌铭的撰者魏光焘(1837—1916年),字午庄,派名扬纪,一名纪扬,原名光邴,字迁善,一字尊善,号芝香,自号石龙山人,晚年号老庄,别署湖山老人。我市隆回县金潭人。曾先后担任过甘肃、新疆、江西布政使,云南、陕西巡抚、陕甘、云贵总督,1902年,魏光焘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并署理盐政,总理各国事务。这样,魏光焘便登上了清朝封疆大吏中的最显赫位置。
魏光焘卸任后,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初八日回到邵阳,息影桑梓。辛亥革命前夕,清统治者又颁谕旨:授命魏光焘为湖广总督,想启用他来镇压革命。而魏光焘以年老病弱电请内阁,代为奏请收回成命,另选贤才,最终未肯就任。也拒绝了袁世凯电邀他出任五省联总的委令,一心一意息影桑梓,安度晚年,这就说明他是一位识时务的人。他晚年定居邵阳城东郊佘湖山下之佘湖别墅,其遗址在现在邵阳大道旁的双清区社会福利院内。同时,他在邵阳城内亦建有四合院一所,配以池塘竹树,名曰:“亦吾庐”。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十五日,魏光焘病逝于佘湖山别墅,享年79岁。已废清帝溥仪赐其谥号“威肃”,葬于邵阳北乡赤水辉山,今新邵县酿溪镇禾树村禾排山。
此墓誌铭写于民国三年(1914年),也就是魏光焘去世之前两年。当时,以魏光焘的声望,请魏光焘撰写墓誌铭当然是一种荣耀。死者曾广翰是前清诰授中宪大夫,在清代为正四品官。但他的父亲曾纪麟,字萃安,官至知府,晋封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在清代为正一品官,与魏光焘同级别;其叔父曾纪凤,字挚民,诰授光禄大夫,赏头品顶戴,曾任云南布政使。咸丰九年(己未),石达开围攻宝庆时,曾纪凤率民团昼夜守御,得到了清政府的奖赏。后来投效楚军,在军中担任军机参谋,转战湘鄂、川秦、两粤,立下战功,同治中,贵州巡抚曾壁光(曾文诚公)奏请调他担任镇压贵州苗民起义的统帅,连连获胜,赏穿黄马褂。这次出土的由魏光焘撰写墓誌铭的墓主人曾广翰即曾纪凤的侄儿,他追随叔父曾纪凤转战川、粤、湘、鄂诸省,参战军机,被叔父倚为左右手,多有战绩。后又随叔父一起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平定苗民起义后,因为取得战功而保奏直隶州,拈阉到河南任职,由于不善于钻营,未拜授实职。二十多年来先后担任禹州、密县的税务官,担任河南省垣机器仿洋火局各局总办和军工等部门诸要务。特别是他创办了陕州会兴镇潞盐加价局,为一生最得意之举。会兴镇为陕州大镇,位于晋豫交界地带,咸丰同治间,屡派员去办局都中途作罢。而曾广翰因势利导,开诚布公,使商民帖服,每年收税十余万金。在黄河决口的时候,曾广翰因抗洪救灾有功而得保知府,故曾氏族谱中又称曾广翰为太守。宣统三年,曾广翰担任河南武陟县事,颇有政声。辛亥革命后,曾广翰解组归田,回到邵阳,在回邵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66岁。
(作者系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