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干(1884-1967),名攸凰,字次仑,新邵坪上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11月12日,他家庭贫穷,10岁丧父,读书主要靠他的哥哥以半边破锅打豆腐卖,挣点钱送他入学。1905年,张干考入湖南中路优级师范,选修物理、化学两科,修业五年半,获师范举人称号。1911年毕业,留校任教。1914年,该校改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首届校长。他治学严谨,为人正派,不阿谀奉承,也不接受别人请客送礼。他聘任徐特立、黎锦熙等名师主教,又首创《一师一览》手册,将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及办学情况和经济开支情况编印成册。是年秋,省立四师并入一师,毛泽东亦转入一师读书。1915年6月,湖南省议会公布了一项决议,要征收师范生每人10元的学杂费,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学生以为是张干动议加收的,加之张干处事固执,便遭学生群起而攻之,于是发生了驱逐校长的风波。由毛泽东写了《驱张宣言》,尖锐批评了张干。为此张干要开除毛泽东,后经杨昌济、王季范、袁吉六等教师的努力,以记过了结。这年下期,张干离开了一师。后毛泽东以附小教员为掩护,闯南走北,从事革命活动,与张失去了联系。
1944年,张干在邵阳省立六中当校长,在邵阳沦陷前夕,将学校搬到了他的家乡黄土坳和白宁。1945年,张干在报上看到了蒋介石8月20日第二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去重庆谈判的电报。不顾他们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往事,给在延安的毛泽东打电报:
毛润之学弟勋鉴:
抗日获胜,建国弥艰,万恳应召赴渝,赞襄国政,幸勿固执,致失人望。
张干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他哪知这是蒋介石一面疯狂发动内战,一面伪装和平的阴谋,8月28日,毛泽东由赫尔利与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陪同,与周恩来、王若飞同机抵渝。抵达时,毛泽东身穿蓝灰色中山装,脚穿黑色布鞋。一手挥着巴拿马式的盆形帽,微笑着走下飞机。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开始了。
1949年7月,张干已是65岁高龄,因年老体弱,辞去了省立六中校长职务,回到家乡。10月,邵阳解放。张干家里是地主,一大家子人,生活困难事小,政治上也不好过。他离家到了长沙,受聘于妙高峰中学教员。这点微薄的薪金要养活六口人,自然是困难的。他的二女儿高中未毕业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后牺牲在朝鲜战场),虽少了一只口,但也还远远入不敷出。
1950年10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举行家宴,邀请一师当年的老师徐特立、王季范、熊瑾玎及同班好友周士钊等赴宴。大家谈起了往事。毛主席问周士钊:“惇元,我们的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周士钊趁此机会向毛主席说:“他现在在妙高峰中学教书,生活很困难……”毛泽东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略带歉意地说:“张干很有能力,30岁就当一师校长,不简单。原先我反对过他,现在看来,当时赶走张干,没有多大必要。当时规定每个学生要多交十元学杂费的事,也不能怪他。至于要我们多读半年书(因从四师转到一师——笔者注),这是好事嘛!”
10月11日,毛泽东给湖南省主席王首道同志写了下面这封信。
首道同志:
张次仑、罗元鲲(毛泽东在一师的新化籍教师——笔者注)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平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又据罗元鲲先生来函,说曾任我国文教员的袁仲谦(即袁吉六——笔者注)先生已死,其妻七十多岁饿饭等语,亦请省政府酌予救济。以上张、罗、袁三人事,请予酌办见复。并请派人向张、罗二先生予以慰问。张、罗通讯处均是妙高峰中学,袁住新化,问罗先生便知。
顺致
敬意
毛泽东
十月十一日
湖南省政府接到毛泽东主席的信后,即给张、罗两家各送去大米1200斤,现金50万(折合新人民币50元),张干在收到钱米的当天挥笔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感谢主席的关怀。1950年12月下旬,张干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信,表示对其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
自此以后,张干和毛泽东两人常有书信往来。张干一家经常得到照顾。1952年9月,张干、罗元鲲等人应毛泽东邀请赴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热情接待,并有幸登临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和庆典。10月20日,张干再次给毛泽东写信:
润之先生惠鉴:
敬启者,于此次来京,荷蒙殷勤接待,食用兼全,被褥衣裳全都赠送,不但给干彻底自新之鼓励,而且是换回轻视教育工作与老者之作风,愧受之余,感佩无极。兹干等参观此间办理较优之名校后,即行南返,继续学习,估蒙不弃,委业重任,自当努力完成,以副厚意,决不以年老家贫有所顾虑而误事也。
专此布礼,并颂政祺,并希照拂不一。
张干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日
从北京回长沙之后,张干即受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后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议。有了一份比较丰厚的工资,张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晚年还经常被邀请到一些单位或学校宣讲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故事,教育后人。
1963年,年近80岁的张干身患重病,在弥留之际,曾两次给毛泽东去信。毛泽东得知张干病重的消息,亲笔写信慰问:
次伦先生左右:
两次惠书,均已收读,甚为感谢。尊恙情况,周惇元兄已见告,极为怀念。寄上药物若干,以为医药之助,尚望收纳为幸。
敬颂
早日康复
毛泽东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张干手捧惠书,老泪纵横,感激涕零。
1967年1月22日,张干病逝于长沙,毛泽东又寄来了丧葬费。丧事由他的学生、副省长周士钊主持,将张干归葬于岳麓山。
(作者系邵阳市政协正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