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拾遗
魏光焘与李靖臣旷世情谊
发布时间:2012-10-31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李鹏程
      魏光焘(1837.10—1916.3),今隆回县司门前镇魏家塅人,是新疆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巡抚,后历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
      李靖臣(1845.9—1921.5),今隆回县周旺镇车塘铺人,工星象、堪舆、医命,著《望星楼通书》闻名于世。《通书》现为邵阳市、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相识车塘结情谊
      隆回金潭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这里风光如画,一条河水缓缓南去,两岸苍翠,钟灵毓秀。道光十六年(1837年)十月,魏家塅出生了一个男孩,当时东风激荡,金辉满堂,他就是后来威震北国、官累总督的魏光焘。光焘字午庄,早年砍柴放牧,淘金庖厨,经过这些农活的锻炼,逐步长成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咸丰五年(1856),光焘才十九岁,遵慈母之命,随堂兄魏瀛,去江西吉安天华山从军。三月的一天清早,兄弟俩徒步同行,一路经六都寨、桃花坪,夜宿高田铺,天亮后又沿着这条上至云贵、下达闽浙的古官道继续赶路。当行至宝庆西路车塘铺,前面官道上也走着两人,追上一看,一长一少,乃读书之人模样,通过攀谈,得知长者是叔叔,少年是侄子,都是车塘铺人士。进一步交流,得知少年名叫李靖臣,字人霖,今年才十一岁,今日是去宝庆城里参加童子试。尽管脸呈稚气,但眉宇间充满聪慧。靖臣是个读书世家,祖父是乡间秀才,叔叔李公坤(字宏榘)乃邑庠生,少年志高,读书终日不闲,作文盈箱累箧,靖臣五岁后即在叔叔的学馆读书习字,由于聪明伶俐,才思过人,跟随叔叔诵读诗文,常常过目不忘,吟诗作对,往往出口成章。在叔叔的精心教导下,他凭籍聪慧和睿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日就是在叔叔的陪同下,徒步赴宝庆应试。
      光焘兄弟俩见有伴同行,稍微放慢些步伐,一队四人,齐齐向宝庆进发。走着走着,叔叔和哥哥在前谈时局,光焘和靖臣在后窃窃有语,不时还嬉闹追赶起来,光焘幽默中显豪放,靖臣机灵中见成熟,谈笑甚欢,很是投缘,到了枫林铺歇脚时,靖臣看到高处有一树红艳艳的三月萢,顿时口咽生津,无奈个子够不着,光焘诳他,叫三声兄长,我给你采来,两位长者也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道:你俩有缘,就结拜兄弟吧。在两位亲人的见证下,靖臣作揖,光焘拱手,继而两人相对磕头,真的完成了简单的结拜仪式。光焘一个箭步冲上高圹,披荆斩棘,采下几束萢来大家分享。启程时,光焘还帮靖臣背了一程包袱。到了宝庆城边,几位念念执手,靖臣恭祝兄长大展宏图,光焘则预祝贤弟金榜题名,彼此都留着很好的印象。各自真诚地期待他日再相见。
二、他乡合力扫顽敌
      魏光焘来到吉安天华山,投的是湘军首领曾国荃的部队,堂哥则是曾的幕僚。光焘凭着机警灵活、办事干练,从开始的专事“军装支应”,到后来的“兼督兵剿贼”,深得上司蒋果敏的器重。咸丰十年(1860),他随果敏调防广西,一年后相继平定了贺县、柳州、梧州等地,今驻扎在贵县(今贵港市),为剿贵县土寇黄三做准备。黄三拥兵数万,踞平大寨,扼覃塘,负隅顽抗。此时,上司蒋果敏奉左宗棠之令即去浙江,剿贼之事权交魏光焘。光焘是第一次为主挂帅,建功立业在望,心里到底还是没底,几近中午时分,就独自来到营外,一边溜达一边思考。不期远远看到一个卦幡,心想不妨试一卦,看胜算几何。光焘来到卦幡前,见是操外地口音的卦师,模样不过二十上下,翩翩英俊,似曾相识,经一问一答,卦师告知是湖南宝庆人士,光焘也改家乡口音对话,循着乡音,双方突然发现,原来军人就是把兄魏光焘,卦师就是把弟李靖臣。想不到兄弟俩邂逅他乡,赶忙拉着靖臣来到僻静的地方,双方把盏对酎,靖臣向兄长通报了分别后的情况。
      李靖臣当年那次考试,果真不负众望,获得了个头名。他以此为动力,学习更加发奋,学业日益长进。可后来又一次参加在宝庆城里举行的重要考试,“初试为文汪洋恣肆,名列前茅,复试因偶然错写一字而名落孙山”。情绪自此十分低落,不料咸丰九年(1859),翼王石达开围攻宝庆,兵蹂车塘,叔叔李公坤为救乡民捐躯,叔叔逝去,靖臣虽被钦赐世袭云骑尉,但给了靖臣重大打击,于是立志从此不再求功名,苦心攻读诸子百家之书,并拜房叔李公桥(字向荣)为师,研习天文、舆地、医命,和阴阳八卦等实用技能,由于聪慧,或与此道有缘,两年后就能在本地独立行事。今年,他第一次远离家乡,独闯江湖,从宝庆到衡阳、广州、广西,一路以算卦为生,一边寻觅高人切磋。想不到在此地遇到兄长。光焘高兴之余,尚露一丝忧郁。靖臣见此表示愿为老兄排忧却难,光焘才慢慢托出原委。此时的靖臣,年轻气盛,雷厉风行,立马使出浑身解数,从悬空飞星到鳥兔演禽,从八卦到奇门,最后为光焘卜得一个吉卦:乾宫正开门,驿马遇贵人,干戈化玉帛,越旬当求证。光焘手持卦辞,似乎想起了什么,携靖臣归营安顿后,即与属下筹谋几番,最后决定采取招安之策报与蒋果敏,蒋果敏为保万无一失,即令前四川布政使陈桔、蔡镇标,陪同光焘前往黄三匪穴斡旋。为显大义,光焘在匪营独宿三日,与黄三日夜交锋,晓喻利害,十天后,黄三果然率部缴械归降。庆功之时,光焘自然想到了李靖臣的奇门预卜,赶忙派兵有请靖臣,再叙旧谊。光焘先是一片感激,后是力求靖臣留置军中。靖臣真是初出牛犊不怕虎,利用八卦、奇门等玄学,为光焘平扫贵县周边匪寇分析战局,献计献策,友谊不断加深。终因战事多变,某次还是出现了一些失误,靖臣恐怕耽误光焘的大好前程,便以自己功力有限、必须再认真研习,待日后功力有成、再来为兄长效力而辞去。
三、阔别再聚情更浓
      别离兄长光焘,李靖臣又自广州返回家乡车塘铺,继而又与师傅李公桥一道学习研究。这样过了七八年,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升华。但天不遂人愿,同治八年(1869)正月,恩师公桥去世,李靖臣形影单只,决定再次去外地寻觅高师。一次在长沙,遇到了北方天象大师庾虎生,当时庾正准备编辑历书,了解到靖臣的功底后,即邀入盟,于是出版蓝本历书。一年后,靖臣回到家乡,一边在滩头八水塘(今滩头镇柏水村)教书,一边继续研究历法和多科玄学,在光绪早年开始编辑历书,借用骆宾王“天涯非日观,地岂望星楼”的诗句,将历书取名《望星楼通书》,随后又采用木刻出版。随着时间的推移,靖臣的名气愈来愈大,通书的发行量遍及两湖两广,以及更远的省份。
      魏光焘自广西之后,转战东南,建功西北,因战功卓著,从同知升知府、升道台、升按察使,直至新疆布政使。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魏光焘接到家书,得知慈母病重,嘱速归。于是奏请探亲,当赶到湖北汉口,一本楚南昭陵之西车塘铺出版的《望星楼通书》映入眼帘,仔细一看,乃世袭云骑尉李靖臣所著,直呼正是吾弟,正是吾弟也,特意买来几本,歇脚时立马阅读,从中读出了李靖臣于星学、玄学诸科中的造诣,读出了阔别三十年的思念,决意此次回家要抽空会一会。不日来到车塘铺,匆匆约见李靖臣,草草话叙离别之情,便赶路回金潭,为母亲奉药奉茶数月,无奈回天无术,魏母于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辞世,光焘即刻修书,着人策马车塘铺,请靖臣前来协助料理丧事。靖臣感受挚友之托,尽心尽力为之,对入棺、闭殓、出殡,下葬时辰,墓茔的方位选定,更是煞费心机,绞尽脑汁,力求六合,以期寅葬卯发。
      魏母去世后,光焘守孝在宝庆城里的亦吾庐(考棚街)。此间不时捎信邀靖臣,谈天叙旧,谈的最多的则是《望星楼通书》中的故事。或许是受李靖臣的影响,魏光焘对星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特意找来《歷象考成》《董公择日》等书籍对照研究。次年秋天,甲午战争爆发,魏光焘奉特旨,在宝庆组织三千威武军北上抗倭时,曾邀李靖臣前往军中参事,靖臣以家小难离婉谢。
四、友情拓销《望星楼》
      海城牛庄开战后,魏光焘率八营二哨与八倍倭寇,浴血奋战一天一夜,尽管“三易坐骑”,终归装备落后,援军经久未至,所部屡战屡败。也许是魏母显灵之故,魏光焘战后不但没有被朝廷追究,反而接统了湘鄂诸军,后又补江西、陕西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魏光焘荣任云贵总督。自西北启程赴任,次年二月达到车塘铺,下榻在“道生斋”客栈,当晚即召挚友李靖臣,彻夜长谈,旧情重叙。次日席间,光焘又邀靖臣同去云贵军中,靖臣再次以家小难离、《望星楼通书》产业可保生计而谢绝,光焘不解,靖臣为何屡驳我意,是否还有其他隐情,或是有惧军中刀光剑影?管他如何,先验证一下再说,于是使卫兵朝靖臣的坐凳下猛开一枪,靖臣顿时十分惊慌,不由滑落在地。看到靖臣不具虎胆,军中之事难尽其才,人各有志,不可勉强,光焘于是提议将《望星楼通书》到云贵扩大发行。此前,《望星楼通书》一般是通过周旺、滩头人们在云贵地区卖红纸,捎带推销一些。现在有总督帮助,靖臣连忙拱手致谢。九月间,靖臣到贵州销售通书时,特意拜访光焘,光焘拨冗手书一纸,交与属下操办,使《望星楼通书》当年的发行量增加三成多,还接到多个下年的购书合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一月,光焘调任两江总督,赴任取道家乡,还想再会靖臣,到达车塘时,恰巧靖臣不在家,光焘感到无比遗憾,只好留下书信,告诉靖臣,他已赴任江宁(今南京),尔后有事尽可惠书云云。次年八月,新一年的《望星楼通书》出版,李靖臣特意挑选十册外观精美的通书,托宝庆城里的好友带去南京,面交光焘,内附书信一封,恳请光焘为通书赠序,促通书销售再开新局。光焘收到靖臣的来信,无限感慨,欣然运笔写道:“历之时义大矣哉,迎日推策积馀置闰,其道之大,其理之微,甚非掉以轻心者所能窥其涯涘也。三代以降汉有《太初》,唐有《大衍》,元有《授时》,自古迄今,凡五千馀哉,惟而此三家为最善。迨汤若望、南怀仁等航海东来,於是朝廷治历明时参用西法,变革移易较古人益精,且密後之言历学者疍奉为圭臬焉。吾邑世职李君靖臣励学有年,究心於弧角算法,因成望星楼通书。余侨居郡城,时营造取吉屡为招致,时复取其书而展阅,则悉遵御制《数理精蕴》、《历象考成》诸书,而年辰宜忌、方隅神煞,兼及太乙奇门、六壬鸟兔演禽,各例靡不精详,诚选择家善本也,癸卯秋附书丐序,余思逅世通书不下数十种,李君历法确有心得,辑编以供世用,後先作者莫或过之,斯亦余之所嘉兴也,夫爰为之序”。序言背后无不流露抬爱之意,靖臣顿生感激之情。为了见证他们的友谊,此后每年的《望星楼通书》,靖臣都将本赠序刻放在正文首页。
五、谊聚宝庆乐桑榆
      时光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焘自闽浙总督卸任后,常住宝庆城郊佘湖山(今双清区)别墅,自称湖山老人,过着早晨练书法、上午会亲友、下午吟诗赋的退休生活。得益于光焘的大力推荐,《望星楼通书》在云贵销售已呈洛阳纸贵之势,而今又扩大到了浙江、福建等地,李靖臣事业如日中天,功力出神入化,蜚声南方各省。现在光焘有暇,李靖臣当然忘不了老兄的支持,于是他们的交往就更多、更方便了。车塘铺距宝庆不过60里地,靖臣不时受邀城里的达官贵人,帮其占卜、堪舆、把脉看病等,他不时利用间隙,间或要去看望光焘。每年新出《望星楼通书》,靖臣都要选几册亲自送与光焘,光焘看到通书,有时竟爱不释手,看到不理解的地方,即捎信给靖臣,靖臣只要有空,即刻来到佘湖山,与光焘话农桑,聊俚事,论玄道,释放光焘心中疑惑,继而将历书历法,阴阳八卦、悬空飞星、奇门遁甲等玄学,尽与光焘探讨。这段时光,只要是吃饭的时候,光焘都要留靖臣就餐,只要是当日赶不回车塘铺,都要留宿靖臣。几次三番,促膝倾谈,再现了光焘当年那种谦虚好学、“时与高人商出处”的情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6)十月,迎来了光焘七十寿辰,靖臣自然前来贺寿,尽管宾朋满座,光焘儿子魏肇文等鉴于老父与靖臣的情谊,还特意安排靖臣入座贵宾席。席间,光焘那位随他打牛庄、屯新疆、转战南北,现任镇江新军帮统的外甥刘虞笙(字润生),向靖臣频频举杯,景仰靖臣于历法星学中的成就。没想到此后,虞笙多次来宝庆看舅舅,即托舅舅差请靖臣,要求学习天文地理。靖臣凭精湛之技,逐一点拨,使光焘舅甥俩抛开尘俗,潜心此道来。通过靖臣引导,虞笙不仅钻研天文地理,还研究五行命学,据说他卸甲归梓后,在老家七江行事,还取得了不俗成就。每每有挚友兼大师、有外甥兼部下的陪伴,光焘感到生活充实,精神亢奋,天气晴朗时,光焘还用望远镜观起天象来,度过了光焘晚年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光。
      民国五年(1916)三月,“海外天子”魏光焘在宝庆去世,享年80岁,民国十年(1921)五月,一代星象大师李靖臣也驾鹤西随。他们的交往,将近一个花甲,可谓布衣之交、君子之交,更是旷世之交。既饱含乡情,更充满友谊,成就的这段佳话,尤令世人缅怀。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