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策成(1883-1957),又名刘武,清光绪九年(1883)3月出生于湖南新邵花桥乡田心村。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孙中山、黄兴交往甚密,与蔡锷是同乡挚友。归国后,在广西优级师范选科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14年春,他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反对袁世凯卖国独裁,与爱国教员李洞天、学生匡互生等蓄藏枪弹,准备武装起义,被袁世凯亲信——当时湖南督军汤芗铭发现,拘捕入狱,打入死牢,引起长沙学生罢课游行,强烈抗议。后来,蔡锷致电袁世凯和汤芗铭,鼎力相救。刘策成才于1915年被释放,在监狱门口,受到长沙上千群众夹道迎接和庆祝,成为当时长沙家喻户晓反对袁世凯“卖国称帝”的英雄。他出狱后,回到邵阳驻省中学任原职。1916年,由学监主任方维夏推荐,受孔昭绶校长之聘,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历史教员。他所教学生中就有正在该校读书的毛泽东。他给学生上第一堂课,身穿粗布长衫,腰系布带,头剃平头,脚着布鞋,如同农民,走上讲台就自报姓名:“吾叫刘武,字策成也。”他是当时反对袁世凯买国称帝的英雄,所以学生报以热烈掌声。他学识渊博,特别是对庄子的研究很深,并受庄子“疾恶如仇”、“淡泊名利”、“均贫富”等民主思想的影响。他讲课,爱憎分明,引经据典,左右逢源。还有,他上课非常认真,教学内容默记心中,从不看教材,被称为“活历史”,深受学生尊敬。特别是毛泽东,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课外,还感到不满足,经常在课余找他个别请教、探讨。因此,他非常欣赏毛泽东,尤其欣赏毛泽东“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趣称毛泽东是“齿发壮”、“志气锐”、“思非凡”的“天下奇才”,并赠送《庄子集解》一书,以资鼓励和共勉,结下师生深厚情谊。
1920年,刘策成离开第一师范,当上了浏阳县县长。毛泽东于1921年在长沙募股开设文化书社,曾写信向刘策成求援,刘策成接信后,四处筹措,解囊相助。1922年,湖南省长赵恒惕调刘策成任省水警厅厅长。毛泽东回到湖南任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书记,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赵恒惕深以为患,在一次军警会上部署搜捕毛泽东和工会领袖,刘策成当时在会。会后,刘策成设法连夜通知毛泽东及时转移。结果使赵恒惕扑了个空。赵恒惕有所察觉,后将刘策成改任湖南省自治处主任秘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刘策成在南岳的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国文。他见学生案头摆有王先谦《庄子集内解》,发现许多谬误,遂写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自叙》,他认为,“虽王氏此书,号简明便读,然其所著,过于疏略,且多舛谬……”此后十年,刘策成专心从事著述,历尽苦辛,博采众长,使《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于1947年完稿。脱稿后交印,但上海商务印书馆迁延三年,方寄样本,且字体太小,不便阅读,乃另谋印行。但国事风云变幻,加之年事已高,出版之事,竟成泡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策成闻之逢人便说:“不出吾之所料,毛泽东少年大志,青年大才,今天果然成中国人民的大救星。”1950年,他上书毛泽东,请求参加工作,并将《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样书寄去。毛泽东阅后亲笔复信:
策成先生:
惠书敬悉,甚为感激。
先生欲为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极为钦佩,地点似在长沙为宜,那里熟悉先生的较多,商量较为便利,尚祈斟酌。
顺致敬意
毛泽东
八月二十九日
刘策成接到毛泽东回信后,十分惊喜,便在长沙向有关单位联系工作。可半年后,未有结果。便再次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工作问题尚无着落,特向他求助。毛泽东接到信后,给他回复:
策成先生:
大士所为《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收到,谢甚。
工作一事已函告统一战线部李维汉部长,请与该部接洽为荷!
顺致
春祺
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二月十四日
刘策成接到毛泽东这封信后,离开老家到长沙,同年4月到北京,刘策成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后,接到周恩来亲笔签发的特聘书。
特聘
台端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馆员
此致
刘武先生
总理 周恩来
六月一日
他到北京文史馆工作以后,常去拜谒毛主席。1951年9月,全家搬到了北京。此时,刘策成已是古稀高龄,每天潜心研究文史和修改《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一书。此书考研补正,见解独到精辟,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的研究贡献很大。刘策成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定稿后,得到各方好评。1953年,刘策成之儿媳赵恣馨在北海公园见到周士钊先生,周先生说,“我问过毛主席,刘策成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如何,毛主席很谦虚,笑着说‘我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提不出中肯的意见,书可以出版。特立、必武同志也向我谈过这书的价值,我已嘱托周总理向古籍出版社负责人打个电话,催他快点发稿、排印、再版。’”此书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于是年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
1957年9月,刘策成在北京中央文史馆逝世,终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