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拾遗
护国军神蔡锷
发布时间:2011-12-23 信息来源:邵阳市政协 作者:陈建湘
      蔡锷(1882-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原名良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邵阳县亲睦乡(今邵阳市蒋河桥乡蔡锷村),家境贫寒。在幼年他就接受维新主义的熏陶, 12岁就读于樊锥门下,13岁考中秀才。 光绪二十三年(1897),蔡锷为督学徐仁铸所荐,入湖南时务学堂学习,为老师梁启超、唐才常等所器重。期间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组织的以“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为宗旨的南学会活动。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梁等逃亡日本,时务学堂停办。光绪二十五年(1899),蔡锷转到上海,考入南洋公学,不久,应梁启超之召,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回国,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立军”,准备在武汉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后事泄失败。蔡锷重返日本横滨,决心投笔从戎,改名锷。他说:“锷,剑刃也。《庄子•说剑》云:‘天子之剑,以燕奚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共和之剑,则将以宪政为锋,民军为锷也。”同年,转入陆军成城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蔡锷毕业于成城学校,与黄兴结交,参与《游学译编》撰编活动。八月投日本仙台骑兵第二联队实习,光绪二十九年自费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旋补为官费生。其时他与蒋百里、张孝准三人,有“中国士官三杰”之称。光绪三十年(1904),蔡锷上五万言书,请湖南巡抚行新政。回国后在上海应章士钊的邀请,参加华兴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八月江西巡抚夏时首先聘请他担任江西续备左军随营学堂监督,后改任材官学堂总教习及监督。次年正月返湘,应巡抚端方之聘,任新军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六月,蔡锷应广西巡抚李经羲之聘,任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并兼任随营学堂总理官,带领雷飙、岳森等一同赴桂林就任。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黄兴、谭人凤、邹永成等往来湘、桂之间,他多方加以掩护,并在黄兴主持下,与林虎、雷飙等在广西加入同盟会。三十二年(1906)秋,偕同雷飙至河南彰德观操,任中央评判官。次年,广西陆军小学堂创立,兼总办,又兼兵备处会办,后改任参议官。宣统元年(1909)奉命赴龙州接办讲武堂,任监督。在职时,创立武德会,秘密组织建国团。他在桂训练新式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勘测了中越边境要塞。时蔡锷在广西,极负时誉,又握兵权,遂为咨议局所忌而离桂。
      宣统三年(1911),应云贵总督李经羲之邀,蔡锷入滇供职。七月,李经羲奏请朝廷,任命蔡锷为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同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多次召集中下级军官密议,九月初九(10月30日)夜发动起义,并任云南新军起义军临时总指挥。次日中午,云南省城光复,各地传檄而定,遂于九月十一日(11月1日),成立云南军政府,蔡锷被举为都督。他重申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实行改革,整理财务,两次带头减薪,使“廉洁成为一时风尚”。与此同时,都督府先后派兵援蜀、援黔和援藏,稳定西南局势。
      1911年10月,蔡锷领导辛亥革命云南起义,同年11月担任云南政府都督。1913年,袁世凯当政以后,蔡仍坚持主张民主共和,致力南北统一,后遭到袁世凯猜忌,为削去其兵权,将他调离云南。10月,蔡锷到了北京,则縻以虚职任为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常被监视,情同软禁。袁世凯称帝后,举国反袁浪潮高涨。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8月,筹安会成立,鼓吹“君主较民主为优”,袁氏复辟帝制阴谋彻底暴露,他对袁世凯屈服于列强和复辟帝制极为愤慨。蔡锷遂与云南都督唐继尧信使往返,密电联络,与李烈钧、程潜等共同策划,准备反袁,并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约定:“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 。随即,在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帮助下,东渡日本,然后经上海、赴香港、过越南,辗转入滇。途中多次摆脱袁世凯所派刺客的追杀和阻击。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用“洪宪”年号,举国反袁浪潮更加高涨。蔡锷抵滇后,与唐继尧、李烈钧、程潜等人合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戴敲等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蔡锷为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兵挺进川南。1916年1月中旬,从昆明出发,举兵入川,分左、右两纵队向川南的纳溪、沪州挺进。大军压境,川黔动摇。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2月2日,川军二师师长刘存厚在纳溪响应护国起义。时蔡锷主力3000人加上刘部4000人,与沪州前线北军四个师的兵力相比,力量悬殊。护国军在蔡锷指挥下,艰苦奋战,从2月上旬至3月中旬的40多天中,沪州以南几乎全部化为战场,纳溪三易其主,蔡锷身先士卒,指挥若定,3月17日至22日,给袁军以重创。袁世凯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忧郁而死。以黎元洪为总统的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7月29日蔡锷到成都视事,全城挂国旗,各界人士列队欢迎。他着手整编川军,统一财政,终因积劳成疾,由于喉结核日益恶化,无法坚持工作,电告北京,请求辞职。8月7日获准,旋即离川,28日到达上海。9月9日东渡日本,住福冈大学医院治疗。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病与世长辞。时年34岁。原有《蔡松坡先生遗集》,今有《蔡锷集》行世。
      蔡锷逝世后,举国悲痛,12月21日,国会议决追认蔡锷为上将军,并于1917年4月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隆重的国葬典礼,安葬于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