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打通农村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03-13 信息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杨吉

打通农村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邵阳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089号提案中,王艳华委员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提出建议。

在提案撰写过程中,王艳华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都能得到妥善处理,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但垃圾分类还有不足和短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社会影响力不足;乡、村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部分乡镇工作没有全面铺开,个别村设立了收集点,但没有实际性开展工作;灯管、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处理困难,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有资质的专门企业收集和处置。

“突出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高效处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其他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四种类型进行分类处理。”王艳华在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

突出分类处理,实现生活垃圾高效处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堆肥垃圾、其他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四种类型进行分类处理。一是突出解决农作物秸秆和农村厨余垃圾。通过和科研所合作,采取“养殖企业+生物堆肥车间+有机生态农产品基地”的模式,鼓励大中型养殖企业结合动物粪便处理,收购可堆肥垃圾,既解决养殖企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又解决此类垃圾回收问题。二是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负面清单和准入制试点,在各农药销售门店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按照包装袋0.1元/个、瓶子0.2元/个进行回收,由农药生产企业按照规定进行运输和处理,对不进行回收的门店和生产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和准入限制。

突出垃圾分类进城区。建立社区(含学校、医院)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和村级可回收垃圾收集点,通过完善物业管理办法、村规民约和进行奖惩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城乡全覆盖。

突出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建设垃圾分类电子平台,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设置全市垃圾分类回收智能化运营管理中心,整合“雪亮工程”和天网系统,在可再生资源回收点新增摄像头,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社区智能化回收监控中心。



68.8K
  打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7941号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城北路205号 邮编:422000 电话:0739-5450718 传真:0739-5450707
建议使用IE 6.0,1024*768以上辨率,32位增强色浏览